我国文革让我国雕塑艺术一蹶不振
在清末,我国的雕塑艺术同它在这一特定历史时期所处的重要历史地位相比,是不相称的。总的趋势是走向衰萎。清代的雕塑大多刻意摹仿前代, 少有创新,逐渐走向萎靡纤巧以致于拙劣平庸,缺少生气和活力;此种情况 在清代晚期尤甚。这是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及其思想意识倾向所使然。这一 时期,曾在过去近两漫长岁月中居于显要地位的宫殿、庙宇、府第和陵 墓前的大型仪卫性雕刻等,已经走向衰落;石窟的雕塑造像和随葬墓俑, 已近乎绝迹;在个别偏远、闭塞的地区,神像雕塑仍有新的制作,但已 显现出世俗化的倾向;为生活服务的小型玩赏性雕塑和工艺装饰性雕塑却出 现了繁荣的局面,其艺术成就超过了以前各个时代。令人遗憾的是“五四” 时期和“文革”时期,雕塑等被列为破除迷信的对象,遭到人为的严重 破坏,从保存民族艺术遗产的角度看,造成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。
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里,世界各国的工艺美术,由于工业革命后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影响,在各民族传统工艺美术继续发展的同 时,程度不同地均先后出现了现代工艺美术的制作。那些较早实现资产 阶革命的国家,工业文明导致了工艺美术的生产组织、制作方式、产品结 构、形制样式、生产主体、消费对象和价值观念等,都发生深刻变化。从世 界范围来看,工艺美术的发展正处于从古典形态逐步向现代形态过渡的时 期。 (3)我国 在我国,这一时期的工艺美术,无论是陶瓷、纺织、玉器、漆器、金属、 玻璃、法琅器、还是竹木牙雕、镶嵌、家具、文房四宝等传统工艺,因为外 国资本的侵入,原材料被掠夺,洋布、洋瓷等的大量销,均遭到严重摧残, 其中有些濒于人亡艺绝的境地。为满足王公望族享乐的需要,宫廷工艺仍在 维持,但较前代有所萎衰;其中一部分宫廷艺术,为适应外国资本家的需要, 转为以外销为主。由于外国资本的输入,以及随之而来的机器生产,使我国 工艺美术在设计和制作方面受到很大影响,并由此产生了现代工艺。总之, 我国工艺美术此时正处于传统与现代并存,并逐步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过 渡的重要历史发展时期。
清康熙之后,在宫廷内部设立大型工艺作坊,称造办处,晚清不但继续
保持,有些部门还有所扩大。造办处调集国工匠师,为皇宫内廷制造 或修缮器物。造办处设作坊40 余个,有玉作、牙作、法琅作、镶嵌作、 錾花作、漆作、木作、花儿作、刻字作、灯作、裱作、雕錾作、穿珠作、铜 作、匣作、刀作、皮作、鞍甲作、累丝作、镜作、旋作、凿活作、摆锡作、 裁作、弓作、玻璃作、广木作、风枪作、镀作等,制作了大量的工艺品, 除宫廷享用外,有的还赏赐给皇亲国戚和权贵官僚。
民间工艺虽受到严重摧残,但在夹缝中求生存,有的工艺行当仍有所发 展。据有关文献记载,这一时期民间工艺美术出现了制壶、刻砂壶名工邰大 亨、瞿应绍、黄玉麟,刻砚名工吴式芬、王岫筠、沈道耽,内画壶名艺人马 少宣、叶仲三、周乐源,香炉名艺人丁月湖,核雕名艺人殷根福、都蓝桂, 风筝名艺人哈长英,料器葡萄名艺人常在,象牙球雕刻名艺人翁五章、翁彤、 翁昭,煤雕艺人赵坤生,木雕名匠陈天赐,柯世仁、陶瓷名艺人刘辉胜、陈 渭岩、黄荣、陈国治、叶玉陶、黎勉亭,铸剑名匠沈庭樟、制记扇名匠王星 斋,刺绣名手凌杼、薛芳、肖泳霞、杨世焯、郭沅女、王守明、沈立、沈寿等。